2021年8月26日,三晋文化研究会闻喜分会部分人员,在县委老干部局召开了“闻喜传统文化与县域精神研讨会”。大家在会上踊跃发言,各抒己见,认真研讨,一致认为:从闻喜县的传统文化来看,最典型、最有影响力、最有代表性的是龙文化、裴氏文化、郭璞文化、后稷文化、双喜文化。
“人无精神则不立,国无精神则不强”。要汲取源远流长的闻喜传统文化的精髓,再结合解放以后闻喜的发展史,来提炼“闻喜精神”,这不仅能提高概括“闻喜精神”的准确性,还能通过对“闻喜精神”的精准把握和宣传,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县人民建设美丽闻喜的积极性,进一步提高闻喜的“软实力”。
那么,什么是闻喜精神呢?
◎闻喜县城门楼
1、厚道的闻喜人
从历史上讲,汤王牺牲自己,为民祈雨,一代帝王教民化人;裴度拾金不昧,香山还带,因此改变了命运,成了一代贤相。这是厚道的典范。另外,闻喜人的厚道,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:
首先,无论是在本县还是在外地,闻喜人不搞团团伙伙,不拉帮结派,不搞“山头”主义。在单位是兢兢业业,埋头苦干,温馨可亲,团结同志,尊重领导。
其次,闻喜人的厚道还表现在言必行,行必果。诚实守信,不搞花里胡哨,一是一,二是二,不浮夸,不做表面文章。
再次,要说起闻喜人的厚道,就不能不说闻喜人待人接客的热情。就拿闻喜的红白喜事来说,很多在闻喜赴过宴、吃过席的外地人都说,闻喜的“席面”安置的真“厚”(丰盛)。闻喜县的“十全席”、“一0二席、”重八席”、“席里套面”等都是出了名的宴席。舍得东西,比起有些地方的“豆腐席”强多了!
◎闻喜西湖
2、包容的闻喜人
根据闻喜县原县志办主任张贵宝参考历代《闻喜县志》,编写的“闻喜史话”一书第五章中“**考略”中记述:历史上最早在闻喜定居的只是姬、董、裴三姓,其它几个历史较长的姓氏,也在秦汉以后迁至闻喜。1990年人口普查,全县裴氏人口1711人、董氏人口4307人,共6018人,只占总人口的1.8%,其余98.2%的人口大都是历朝历代的**到闻喜。
该县的东鲁村就是典型的**村。东鲁人主要是清、光绪三年后从山东青州府(今青州市,潍坊市代管)逃难过来的。初来之时,“上无片瓦、下无寸土”,生存面临极度困难。当时,是裴村一个姓宁的人,把自己涑水河边的滩涂地赠送给难民,让他们开荒种地,度过难关。以后,逐渐形成村落,起名“东鲁”。后来东鲁村民为了感恩,还给那个姓宁的人立了“感恩碑”。从这里也不难看出,闻喜人极强的包容性。
要包容就必有大的气度。闻喜人的“大气”是出了名的,这也许是受尧、舜时期“董父豢龙”的影响。董父豢龙在董泽湖畔,可以说这是一个“大气场”。这个“大气场”的潜移默化、传承赓续,久而久之形成了闻喜人骨子里的东西——大气。网上以“气”来概括运城市13个县的特点时也是说闻喜人“大气”。闻喜人的“大气”从xx和群体层面讲就是大格局、大手笔、大谋略,从市井和平民层面讲就是不小气、不抠门、不吝啬、不小家子气。
◎董父豢龙塑像
有一次,我和一个外地人谈起闻喜。他说:“你们闻喜人真能干!”我说:“何以见得?”他的回答很雷人:“别的地方养狗、养猫、养家畜,最多也是驯化野生动物,可你们闻喜却是养龙,真是不得了!”
改革开放后,闻喜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,引来很多外地人来闻喜办企业,他们在这里受到了优惠待遇,都说闻喜的营商环境好,待人热情,从不欺客,选择闻喜投资办厂选对了地方。
闻喜县是我国独一无二的“宰相县”,不仅裴氏一门就出了59位宰相、59位将军,据说董父也曾封为舜时宰相,还有宋代名相赵鼎。古代人说“宰相肚里能回船”,看到现在闻喜人的包容精神,很多外地人都说,“宰相县”里的人肚里能回航母!这就说明,闻喜人的“包容”精神何其之大!
◎宰相村
3、创新的闻喜人
闻喜人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大批创新人物。后稷稼穑于民,改变了早期人们简单的食肉与野果的饮食结构,极大增加了食物的来源,是人类历史上餐饮的最大创新。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,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,其滋味独特,余味绵长,也是食品的一大创新。
汤武革命,推翻夏朝统治。汤王文化中的汤盘铭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,”即典型的创新变革。汉武帝当年赐名“闻喜县”,也是一种善于改造旧事物的创新。双喜文化诞生于闻喜,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郭璞(276年-324年),字景纯,河东郡闻喜县(今山西闻喜)人,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、训诂学家,创立的风水学至今沿用,是名符其实的风水学鼻祖,堪称“中国第一风水**”。还有裴氏家族的59名宰相、59名大将军,个个文韬武略,事业有所建树。特别是清代举人杨深秀,“戊戌变法”的六君子之一,更是为国家和民族变革和创新的历史名人。
◎裴度塑像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闻喜县创新人物更是层出不穷。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棉花栽培技术上,创造了“冷床育苗”、“芽苗移栽”等9项科研成果。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接见。他“为了周总理的嘱托”,后来又培育出了“一株双杆”新株型棉花,成功地解决了棉花的落蕾、落桃问题。小麦专家刘忠义,在小麦栽培的技术上改革农耕时机,创立了“伏雨春用”旱地小麦耕种模式,大幅度提高了旱地小麦单位面积产量。全国劳模张良忠,在东鲁村大搞田、林、路综合改革创新,使东鲁村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改革开放后,闻喜县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农民企业家。由李海仓创建的“海鑫钢铁公司”,一度成为全省民企之首,后来“凤凰涅槃”,被“建龙公司”兼并后,今年被列入世界500强企业,成为邻县人的仰慕之企。还有任龙太、温海龙、马小泉、赵金平等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。
◎闻喜煮饼
4、图强的闻喜人
有先必争,有旗必夺;自力更生,奋发图强。这是闻喜人的一贯作风,也是闻喜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。历史上在该县很多村庄座落的明清时期的四合院、大厅房、古门楼等,就是闻喜人创业图强的一个见证。
三国时期著名精良毋丘俭带兵东征;宋代明相赵鼎力荐岳飞抗金;裴氏家族许多名将戍边卫国,都是忠心可鉴、为国图强的表现。宋代明相司马公曰:闻喜,士大夫之林薮也。可见闻喜人才之丰,影响之广。近代的柴泽民、张志坚、卫逢琪等,便是人才图强的一个缩影。
据《闻喜县志》记载,该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993人,河底镇多达99人。闻喜人民解放运城时,全县组建三个野战民兵连参加了战斗,有民兵2412人。并还捐出了粮食、食油、肉蛋和门板等前线急需的大量物质。
闻喜县陈家庄被誉为“河东西柏坡”。当时,**太岳三地委在这里领导着56个区委,481个支部,4071名d员。从1945年7月从中条山迁到陈家庄,直到1948年春天才撤离。它是闻喜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和**反动派斗争、民族图强的一个展现。
河东西柏坡——闻喜陈家庄
1958年至1960年间,该县在时任县委书记王景康的领导下,建成了闻喜的八大工厂,奠定了闻喜日后工业发展的基础。特别是大跃进时期,建成了全省五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的“吕庄水库”。1959年1月,东鲁村d支部书记张良忠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“群英会”,受到毛主席、**、朱德、周总理等**接见。1963年8月,吴吉昌赴北京参加第二次全国棉花生产会议,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。1978年3月,吴吉昌出席全国科学大会,被誉为“农民科学家”,获科研成果奖。
2012年2月,“中国·闻喜首届花馍文化节”成功举办,展出的4件花馍作品创了世界纪录。其中,“龙腾盛世(闻喜花馍)”被认证为世界最大的花馍,“龙王神像面塑(面花·闻喜花馍)”被认证为世界最高的面塑,“神龙面塑(面花·闻喜花馍)”被认证为世界最大的面塑,“裴氏宰相·将军群塑(面花·闻喜花馍)”被认证为世界最大的面塑群。“闻喜花馍”技艺超群,成了闻喜对外的一个亮丽品牌。
世界最大花馍
2014年11月,由闻喜县创作编排的鼓乐节目《闻喜马拉鼓车——闹红火》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出,赢得了一致好评。
2019年,该县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,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,连续多年经济总量稳居运城市前列。闻喜县是“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”、“中国家风家教文化之乡”、“中国报告文学之行”,这一张张文化名片,成为闻喜文化图强的一个标志。
从山西省运城市xx在凯发体育手机开户官网上刊发的《2019年工作安排》,提到“稳妥做好闻喜撤县设市相关工作”之后,该县撤县设市经过了3年的艰苦努力,现己进入最后的冲刺。
“闻喜精神”初探,是对闻喜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。是对一个县群体面貌的客观、真实的反映和概括。不仅有其共性,也有鲜明的个性。“闻喜精神”是闻喜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,受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,表现出的精神风貌。“闻喜精神”的个性是受长期的历史熏陶和文化影响,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,形成的自己骨子里的东西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。总结“闻喜精神”,不可能一蹶而就。因此,有必要对“闻喜精神”再做进一步的探讨。
2021年8月31日
于闻喜县龙海大道
作 者 简 介
王文波,1954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南支村。1974年6月运城农校毕业。1982年加入中国xx。1985年7月——1987年7月在运城地委d校进修深造,取得大专文凭。历任闻喜县东镇团委书记、d委宣传委员,侯村乡副乡长、副书记。2014年退休。
作者生性随和,平生无大志。酷爱读书、写作。一蓑烟雨任平生,与时俱进同追梦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商川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clgvs.com/zhishi/72963.html
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凯发体育手机开户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